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包括空调与通风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力供应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综合保安系统、消防监控系统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是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楼宇自动化控制采用的是计算机集散控制,所谓计算机集散控制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它的分散控制器通常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 DDC),利用上位计算机进行画面的监控和管理。


简单介绍

世界背景

        日本自1984年以来,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建的建筑中有80%以上为智能化建筑。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其他国家如法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国家也不断兴建智能建筑。


中国现状

        中国香港智能建筑发展也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中国大陆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该项目1991年通过鉴定。1992年中国进入了智能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在中国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类建筑(楼、馆、场等)的智能化工程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8%,有的已高达10%;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投资平均在每平方米60元左右(占土建投资的5 %-8%),如按中国每年竣工面积计算总投资为几十亿元。智能建筑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促成智能建筑相关企业迅速增长。粗略估计,全国从事智能建筑的企业超过3000家,产品供应商近3000家。中国有152家设计院和127家系统集成商具有智能建筑专项设计资质。 智能建筑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其数量和水平正逐年提高,深圳居民对智能建筑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深圳的安防覆盖率居全国之首。深圳还是国家发改委选定的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深圳信息化社区的技术装备程度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智能建筑及相关行业的企业有数千家,一些国际上最新的技术、产品都能在深圳同步上市。比如,深圳地区是全国安防产业的重要发源地和产品集散地,吸引许多国外知名品牌中国总代理都在此落户,并集中了全国70%左右的安防一级代理商,各类安防企业的年营业额超过30亿元。


总体趋势 

        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已从早期的追求功能完备齐全,向高技术化、实用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在深圳,智能建筑也已进入高技术化、实用化发展阶段,从事楼宇智能化产品开发与制造、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设计与施工、智能化社区管理的企业逐渐走向专门化和专业化。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方投资有望达到5000亿,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发展前景也不容小觑;在社区智能化的过程中,除综合布线、社区安防等主导性要素外,“楼宇自控”这一专有名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无论是作为智能建筑中的核心系统之一,还是被纳入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战略考量,这一以传感器为“触角”、以计算机为“大脑”、并以对设备终端进行控制为终极目的系统,已现前驱之势。[1]

        

        外部环境

        忽略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所谓的“楼宇自控”即对楼宇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和控制以达到统一且高效管理的目的;而这一系统的出现与兴起,也是与多年来的经济、社会乃至政策环境密不可分的。

        多年来,我国整体固定投资不断增长,楼宇面积也呈大幅增长之势,开拓楼宇行业的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产业内涵与档次成为当务之急,而楼宇自动化系统(即楼宇自控)能够通过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实现这一发展需求;另则,可持续发展、低碳节能等理念早已从政策面延展到我们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建筑支撑的楼宇经济也不例外,而建筑节能集成平台上的技术支点就是楼宇自控系统。

        前面我们提到,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而作为其主力建设之一,智能建筑理应被提上日程;细细探究不难发现,人们所言的智能建筑,就包括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或是建筑群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与管理以降低运营费用。这样看来,楼宇自控于智能建筑就像是内核提高建筑本质水平的关键。

        再由智能建筑延伸,我们会发现与我们生活更为接近的领域智慧社区,无论是把它归为智能建筑的应用之一,还是当成我们住宅的一种“智商”升级,似乎都与楼宇自动化有着天然的“缘分”。当我们谈到智慧社区,我们会想到综合布线、社区安防、网络通讯、智能家居等一系列相关术语,但却忽略了,即便有了智能的家居产品、有了完备的布线系统、有了优越的网络环境,如果缺了楼宇自动化系统,我们的电梯、家里的供暖、空调、通风乃至于供水设备,又怎能秩序、高效、甚至是智能地得以运行?而加强这些设备与系统的管理,才是我们舒适生活、享受“智能”的前提。

        

        市场环境

        从2003年开始,我国应用于楼宇的自动化产品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近几年,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增速逐年放缓,甚至个别产品可能出现负增长,但我们的楼控厂商必须持“远见”以应对“近忧”。2013年经济将逐渐回暖,楼市也将更为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作为顺时代而生的智能建筑和智能社区定会有相应的发展,再加上近些年部分地产项目验收和等级评比的需要,楼宇自控系统一定会在智能楼宇或是高端物业等处找到它的用武之地。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楼宇自控行业起步较晚,早期的楼宇自控产品主要是引入江森、霍尼韦尔、西门子等进口品牌,随着楼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国产品牌才纷纷进入市场,但在国产品牌尚未成熟之前,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

        另外,楼宇自控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节能减排有着不浅的渊源,尽管这早已成了老生常谈,很多企业依旧把“能效”作为自身系统改进的衡量标尺,并且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或是温控更精确,或是气流更舒适,或是远程故障报警等等皆可得以满足。尤其是对于即将规模化的智能社区建设,更是注重楼宇与环境的高附加值,而楼与自控系统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楼宇自控是非常专业的系统,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但很多物业从业者对此都不能胜任,物业通常把楼宇的运行维保交给专业从事维保服务的公司,随着人们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实现节能增效的要求逐年提高,他们对专业的楼宇运行维保服务需求也逐年增大,因此,楼宇自控厂商可以把这一需求作为企业的卖点;一方面,企业在系统调试阶段以及售后服务阶段给客户提供专业的工程带队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一些高端项目上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双方合作的筹码。


发展起源

        智能建筑自1984年1月出现以来(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以美国、日本兴建最多。目前,美国有智能大厦几万幢。


应用范围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门禁系统,广播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等,这样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建筑物及建筑物内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舒适的环境,节约能源,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等。


设计目的

        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担负着对整座大厦内机电设备的集中检测和控制,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


Copyright ©2004-2023 GAOH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凡集团 沪ICP备2022027862号 公安备案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1823号